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保密:fengyan
fengyan
保密
2019-06-10来源于:YOKA时尚网
分享:
A. 专题:展览动线B. 专题:东西方传奇女性C. 专题:“唤醒时间的技艺”D. 专题:卡地亚钟表的时光之旅

A/ 专题:展览动线

西雁翅楼展厅:灵感中国

异域审美元素的重逢。路易•卡地亚时代的东方趣味曾深刻影响了西方珠宝设计师的创意风潮。双龙戏珠、《西厢记》插图等一系列蕴含中国文化底蕴的纹饰在卡地亚器物中的出现,便是佐证。在故宫研究专家的眼中,卡地亚胸针上双龙戏珠的纹饰可以从中国古建筑、家居、工艺装饰中找到源头;卡地亚桥牌盒四角装饰的凸圆形珊瑚意象也和北京皇城四角楼一脉相承。而制造于1925年的逆跳指针鲤鱼时钟更是卡地亚经典代表作。海水江崖式造型灵感源于中国龙袍装饰纹样,寓意“江山永固”,而指针的装饰小龙则契合了中国民间祝愿高升的吉祥语“鲤鱼跃龙门”动态形象,时间与永恒,鲤鱼、海水到龙的升华,卡地亚对异域文化的精准理解和超凡创造力,成就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路易•卡地亚的东方艺术品收藏为当时卡地亚的设计师们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其带领下,卡地亚对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高度理解和把握,将中国传统艺术完美融入现代审美精神和造型设计。比如创作于1928年的中国风格化妆盒,盒盖上的图案源于路易•卡地亚私人收藏的康熙五彩瓷盘,本次展览中故宫亦选出院藏的同时期瓷盘,通过对比可见卡地亚对东方意境的完美诠释。卡地亚1927年经重新设计镶嵌制作而成的中国风格台式烟盒,其顶部瓷嵌片上的粉彩人物图出自中国古典名著《西厢记》终曲“衣锦还乡”的情节,与故宫院藏粉彩人物镂空长方香薰盒描绘的《西厢记》“夫人停婚”的情节,在形制和表现元素上不谋而合。东方与西方,香薰与烟盒,“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主题,超越了时代和阶层,表达了共同的理想和愿望,让它们之间形成对话式的呼应也是本次展览重要的布展策略。展览还选取了卡地亚典藏“天堂鸟”与紫禁城皇家收藏“翔凤纹皇后吉服”组成“吉祥鸟”主题,一静一动,它们分别代表了西方珠宝艺术和东方织绣艺术的最高水准,在各自的文化中又都是人们美好愿望的象征。展览意在通过有机的组合、对话的形式,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寻求一种更高层面的默契、文化共通和情感共鸣,这一理念将贯穿展览的始终。

与此同时,卡地亚世代传承的档案也提供了生动史料,曾经致力于服务近代西方名流社交舞台的华丽珠宝,也不乏为中国传统审美中的才子佳人增色的案例。故宫策展团队将黄蕙兰女士(民国外交家顾维钧夫人)的传记与卡地亚档案记载相互对照,将让观者看到卡地亚珠宝如何参与塑造了中国女性的现代性经典形象。

灵感中国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天堂鸟胸针

1948年,卡地亚巴黎,特别订制
铂金,白金
1颗祖母绿式切割钻石(重 2.76 克拉)
2颗方形切割钻石(分别重 2.35 拉和 1.29 克拉)
991 颗长阶梯形切割、明亮式花钻石(总重 83.89 克拉)
这枚胸针为 1948 年特别订制的作品。祖母绿式切割钻石, 两颗方形年特别订制的作品。祖母绿式切割钻石, 两颗方形花式切割和长阶梯形钻石均由客户提供,卡地亚则提供了明亮式切割钻石。
难得一见的体量(高 20.2 厘米,重 156.45 克)使这枚胸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极为罕见的高级珠宝作品。
高20.2厘米
Marian Gérard, Cartier Collection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香色绸妆花翔凤纹皇后吉服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圆领、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香色绸地,妆花织五彩凤凰,或展翅高飞,或相视对语;衔折枝牡丹、梅花、海棠花,娇艳妩媚,宛若仙境;下幅海水江崖、吉祥杂宝、如意云头,用色华丽高贵,技艺高超,出神入化。凤凰,传说中的瑞鸟,《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停息),非练实(竹子开花后的果实)不食,非醴泉(甘美的泉水)不饮”,象征高贵、吉祥。
石青色缎绣穿枝花卉领袖边,精雅秀丽。月白色素绸里,铜鎏金錾花扣四枚。黄条墨书:“香色宫绸织凤有水棉袍一件,乾隆三十年九月二十八日收”。
清代冠服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大清会典•冠服》雍正朝定:“皇后冠服…礼服,用黄色、秋香色,五爪龙缎、妆缎、凤凰翟鸟等缎”,“皇贵妃、贵妃…黄色、秋香色不许服用”;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皇后……服色尚黄,织为龙凤翟鸟之文”,“皇贵妃、贵妃、妃服用翟鸟龙纹,……不得用黄”;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修《皇朝礼器图式》始有“嫔龙袍用香色”。清代服色的等级,是综合考量颜色、纹样和工艺而划分的。此香色妆花翔凤纹袍的制作、服用是在乾隆早期,延用的是雍正朝的制度;这里的香色即秋香色(黄中带点绿),应为皇后吉服。
吉服,清代服制,用于节庆和一般典礼。
身长144厘米,两袖通长180厘米,袖口宽18厘米,下摆宽124厘米
© The Palace Museum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胸针

1920年,卡地亚巴黎
铂金
缟玛瑙
定制切割凸圆形红宝石
定制切割凸圆形祖母绿,刻面祖母绿
圆形旧式切割、单式切割和玫瑰式切割钻石
曾售予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简•帕昆(Jeanne Paquin, 1869-1936)
3.70 × 5.35 × 0.75厘米
Vincent Wulveryck,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中国图腾龙纹化妆盒

1927年,卡地亚巴黎
缟玛瑙
玫瑰金,铂金
红色、蓝色、黑色珐琅
方形、玫瑰式切割钻石
座镶凸圆形祖母绿,定制切割祖母绿
内设一面化妆镜、一个唇膏架和两个带盖粉匣(其中一个带有粉筛)。
“柯达式”开关(卡地亚档案:système kodak),按压两个方形钮即可开启。卡地亚档案中的“système kodak”一词指的是一种“快门式”装置,按压位于盒子两侧的按钮,即刻自动开启盒盖。  
9.2 × 5.9 × 1.5厘米
Nils Herrmann, Cartier Collection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桥牌盒

1927年,卡地亚巴黎,S部门
螺钿漆画盒体
银,凸圆形珊瑚,红色和绿色漆
内设珍珠母贝标记和两个皮质记分卡。
盒面嵌螺钿漆画表现的是一组“渔樵耕读”场景。渔、樵、耕、读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四业,它既是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也代表了仕宦阶层一种淡泊的人生境界。相传渔夫是指东汉严子陵,才高八斗,一生不愿为官,多次拒绝当朝皇帝的邀请,隐居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樵夫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出身贫寒,以卖柴为生,熟读《春秋》、《楚词》,最终成为汉武帝的中大夫、文学侍臣;耕指的是舜在历山下教民耕种的典故;读讲述的是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刺股悬梁,发奋读书的故事。明清和民国时期常用于瓷器、漆器和织绣等工艺品的装饰。
螺钿漆画盒体来自卡地亚的“素材”储备。
卡地亚收藏各式各样从珠宝、器物拆解出的局部作为“素材”储备,其中包括来自波斯、印度、中国和埃及的古代艺术作品。
曾售予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
10.5 × 25.0 × 25.0厘米
Marian Gérard,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黑漆嵌螺钿万国来朝图长方盒

清初
故宫博物院藏
盒长方形,天盖地式。通体髹黑漆地,盖面嵌薄螺钿间描金。整幅画面从一条河流开始,河的上方架三孔石桥,桥上人流如织;中部殿宇高耸,花树林立,大路通天,熙熙攘攘;殿前众人顶礼膜拜,殿后海市蜃楼,描金彩云间见龙首三;远方层峦叠嶂。以浑金作山峦,壳沙填嵌花树,细壳沙嵌龙首,金碧辉煌,耀人眼目。方寸之间刻画人物六十有余,精微生动,亦汉亦胡;或牵驼,或驱象,或引狮,肩担手持,笑逐颜开,俨然一幅万方来朝、观光上国景象。
作品以河海、群龙见首、万方来朝喻示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万国来朝的盛世气象。
长43.8厘米,宽29.8厘米,高6.1厘米
© The Palace Museum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五彩仕女婴戏图瓷盘

清康熙
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施透明釉,绘五彩仕女婴戏图。庭院内一绿衣女子倚案而坐,案上置书匣、杯盏。一黄衣小童正挥扇追扑红蜻蜓,女子含笑摆手似在叮咛,画面生动温馨,饶有情趣。
口径15.3厘米,底径10.5厘米,高2.6厘米
© The Palace Museum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中国风格化妆盒

1928年,卡地亚巴黎
金,铂金
螺钿,珊瑚
黑色珐琅
单式切割、玫瑰式切割钻石
凸圆形蓝宝石,绿松石,缟玛瑙,东菱玉
玉盘(树),白玉(扇子与花瓶)
绿色萤石(凳子和桌子),祖母绿(花园围栏)
内设一面化妆镜,正中一唇膏架,两个带盖匣子。
由卡地亚工作坊制作的盒盖嵌片的图样源于一件路易•卡地亚私人收藏的中国康熙时期(1662~1722年)的五彩瓷盘。
10.0 × 5.8 × 1.6厘米
Nils Herrmann, Cartier Collection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粉彩人物镂空长方香薰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香薰长方体。正面粉彩绘人物图,表现的是古典名著(元)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一幕“夫人停婚”。说的是先相公之女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貌,扶柩途中遇阻借居普救寺,遭贼军孙飞虎五千人马围寺抢婚。情急之中,莺莺与老夫人生计:但有退兵之策的,倒赔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书生张君瑞一封书信搬来救兵征西大将军退了乱贼。事成之后,老夫人悔婚,设宴著莺莺做妹妹拜哥哥,该画面表现的正是这一场景:张生伤心酒醉倚靠在书童肩上,莺莺伏于墙头关切地张望,柱杖老妪为夫人,面露愠色,提灯女子红娘。
王实甫《西厢记》和曹雪芹《红楼梦》堪称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壁。《西厢记》表现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样的主题,超越了时代和阶层,表达了人们共同的理想和愿望,以至“世无不知有所谓《西厢记》者”,其中的精彩场景也常被用来表现为多种艺术形式。
香薰另三面长方形皆施松石绿釉,上下作长方形镂空,侧面描金开光内作连钱形镂空。
长19.7厘米,宽4.4厘米,高4.4厘米
© The Palace Museum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中国风格台式烟盒

1927年,卡地亚巴黎
珍珠母贝
金,银镀金
红色和黑色珐琅
硬橡胶(底座)
中国瓷嵌片(顶部中心)
松石绿色镂空瓷(四周)
内设双层可拆卸银镀金匣子。
瓷嵌片来自卡地亚“素材”储备。原为18世纪中国粉彩人物镂空长方香薰,经切割,重新设计镶嵌制作而成。烟盒顶部的粉彩人物图表现的是新科状元,身着状元红袍,登门求亲的故事。从图像的人设、场景来看,当是千古绝调《西厢记》的终曲“衣锦还乡”,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中国古典名著《西厢记》自元代诞生以来,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家喻户晓,有关艺术创作广见于版刻书籍、年画、瓷绘、雕刻等。有意思的是《西厢记》的爱情故事最早也是以瓷器为媒介传到了欧洲。
21.3 × 11.0 × 8.0 厘米
Nils Herrmann, Cartier Collection © Cartier

Nick Welsh, Cartier Collection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逆跳指针鲤鱼时钟

1925年,卡地亚巴黎
铂金,金
无色水晶
雕刻青玉(鲤鱼)
黑曜石(基座)
紫红色漆面,黑色、蓝色、红色珐琅
玫瑰式切割钻石,凸圆形祖母绿,珍珠,珊瑚,珍珠母贝
8日动力储存长方形机芯,镀金,逆跳指针,标准擒纵机构,双金属平衡摆轮,扁平摆轮游丝。
由于时针不能整圈旋转,因此在到达右边的六点位置(VI)以后,就会弹回起点,因此得名为“逆跳指针”。
玉鲤鱼来自19世纪的中国。在玉雕双鱼座上置扇形时钟,珍珠母贝表盘,其海水江崖式的造型灵感来自中国龙袍的装饰纹样,意为江山永固;时钟的指针装饰一小龙,既灵动活泼,又与中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吉祥祝语“鲤鱼跃龙门”完美契合:鲤鱼努力拼搏越过海水,升腾化而为龙,这在中国寓意成功逆袭、高升发达,寄托了人们最为普遍的人生期盼。时间与永恒,鲤鱼、海水到龙的升华,艺术家对异域文化的精准理解和超凡创造力,成就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件时钟并不是神秘钟,而是一系列13件动物或神话生物时钟中的第三件。创作于1922年到1931年之间,灵感取材于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风格的时钟,其时通常将机芯安置在动物的背部。根据汉斯•纳达尔霍弗尔的叙述,这些时钟和“门廊”系列时钟相似(CM 09 A23),“尽管不像法贝热彩蛋那样拥有皇室收藏的光环,它们也获得了堪比神秘钟的声誉,并和神秘钟一道成为了最名贵的卡地亚标志收藏品。”卡地亚典藏现拥有13件时钟中的四件,除此件作品外,还有瑞兽神秘钟(CM 23 A26),大象神秘钟(CM 20 A28),及该系列的最后一款神像自鸣神秘钟(CM 04 A31)四件珍品。
23 × 23 × 11厘米
Marian Gérard,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午门正厅:风范见证

中西造型艺术的交锋。无论是法兰西帝国时期的冠冕,还是清代宫廷服饰中的皇权象征,都是装饰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在权力的顶端体现着个人意志和国家荣耀的传承。来自故宫的三件展品堪称重中之重:朝珠、乾隆皇帝龙袍、大清嗣天子宝,皆是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皇权的代表,与展厅中卡地亚的皇室珠宝交相辉映。卡地亚陆续赢得了王室和欧洲贵族阶层的青睐。英国,西班牙,葡萄牙以及俄国……全世界的王室蜂拥而至。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称卡地亚为“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二十世纪期间,卡地亚获得了大量委任状,享有王室供应商的授权。在西方,冠冕始终是权力最雄辩的象征。冠冕自卡地亚创立之初就深深融入它的基因,本次展览汇聚了二十九顶精美绝伦的冠冕,代表了卡地亚冠冕不同时期的经典风格,其中尤为醒目的是英国和比利时的王室冠冕。

然而在近代风云诡谲的世界舞台上,卡地亚冠冕和珠宝也承载了见证风范、记录历史的使命。商贾巨富构成的新贵阶层与传统欧洲贵族联姻,跻身上流社会的新精英们凭借她们定制或订购的珠宝来吸引众人的瞩目。一条镶嵌143.23克拉枕型切割祖母绿的钻石铂金项链,原属于美国富豪女继承人格兰纳德伯爵夫人。一条镶嵌紫水晶、绿松石和钻石的黄金项链则属于温莎公爵夫人。20世纪30 年代后期,温莎公爵夫人迷恋上卡地亚,她的很多珠宝都是与卡地亚的贞•杜桑女士合作完成的。一条印度风格的项链,卡地亚水果锦囊风格的代表作,曾属于美国胜家缝纫机女继承人之女黛丝•法罗斯,被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杂志誉为“全球最优雅的女人”。卡地亚在19世纪引起了金融家与企业家们的竞相追捧,冠冕从权力象征回归到装饰艺术本身,转变为名媛们发髻之上的华丽点缀。

“风范见证”展厅以对卡地亚自创立之初到“装饰艺术”巅峰的风格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通过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材质、不同风格等多种角度全面呈现了卡地亚自创立之初便坚定不移的先锋创新精神,诠释了卡地亚珠宝所具备的极高辨识度的历史渊源。

风范见证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手镯
2015年,卡地亚
铂金
钻石
玫瑰式切割枕形斯里兰卡蓝宝石(重197.80克拉)
这颗蓝宝石曾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妻子、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的母亲玛丽亚•费奥多罗芙娜皇后(Tsarina Maria Feodorovna,1847-1928)所有。
蓝宝石可取下,替换为1颗雕刻无色水晶佩戴。
Nils Herrmann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吊坠

1913年,卡地亚巴黎
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珍藏
铂金
1颗蓝宝石(重478克拉)
钻石
1921年,罗马尼亚国王斐迪南一世(King Ferdinand of Romania,1865-1927)购入这枚吊坠送给妻子玛丽王后(Queen Marie of Romania,1875-1938)。
4.9 x 3.9 x 2.5厘米
© Qatar Museums, photo by Christie's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项链

1932年,卡地亚伦敦,特别订制
铂金
圆形旧式切割和玫瑰式切割钻石
1颗143.23克拉枕形抛光祖母绿
项链所用宝石、钻石由客户提供。
曾售予格兰纳德伯爵夫人(Lady Granard)
格兰纳德伯爵夫人,闺名碧翠斯•米尔斯(Beatrice Mills),是美国金融家和慈善家奥格登•米尔斯(Ogden Mills)之女。她于1909年嫁给格兰纳德伯爵八世。作为卡地亚伦敦的常客,她尤其钟情于卡柯史尼克冠冕,在1922年到1937年间一共订制了三顶。(朱迪•鲁多,《卡地亚1900-1939》,第237页)
中央高度 8.8 厘米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项链

1947年,卡地亚巴黎,特别订制
18K和20K扭索金,铂金
明亮式切割和长阶梯形切割钻石
1颗心形刻面紫水晶,27颗祖母绿式切割紫水晶,1颗椭圆形刻面紫水晶
凸圆形绿松石
此件项链曾售予温莎公爵。除绿松石外,其他宝石均为温莎公爵提供。
来源:温莎公爵夫人
沃利斯•沃菲尔德(Wallis Warfield,1896-1986)生于巴尔的摩,首任丈夫是温菲尔德•斯宾塞伯爵(Earl Winfield Spencer),之后嫁给了美国富商恩斯特•辛普森(Ernest Simpson)。1934年,她遇见了威尔士王子,他们的恋情在大不列颠引起了轩然大波。威尔士王子于1936年即位成为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而沃利斯也结束了她的第二段婚姻。同年的12月,爱德华八世为了迎娶沃利斯,不得不选择退位。1937年3月,新国王乔治六世封其退位兄长为温莎公爵。6月,两人在法国完婚,并移居巴黎,且长久的定居于此。20世纪30 年代后期,温莎公爵夫人迷恋上卡地亚。她的很多珠宝都是与贞•杜桑女士合作完成的。
20.0 x 19.5厘米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印度风格项链

1936年制作,卡地亚巴黎,特别订制,1963年改款
铂金,白金
蓝宝石珠,1颗凸圆形蓝宝石
马眼形切割、长阶梯形切割和圆形旧式切割钻石
13颗水滴形切割蓝宝石(总重146.9 克拉)
2颗叶形雕花蓝宝石(分别重50.80克拉和42.45克拉)
方形雕花祖母绿,槽刻式和光面祖母绿珠,凸圆形祖母绿
叶形雕花红宝石,光面及雕花红宝石珠,凸圆形红宝石
每颗祖母绿、红宝石和蓝宝石珠都镶有座镶钻石。
这款项链最初为印度风格,搭配黑色软绳,在背后固定。后经客人要求进行了重新镶嵌。
为黛丝•法罗斯夫人特别订制
黛丝•法罗斯夫人(1890-1962)是杜克•德斯卡兹(Duc Decazes)和伊莎贝拉•辛格(Isabelle Singer)(胜家缝纫机女继承人)之女,被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杂志誉为“全球最优雅的女人”。的确,这位巴黎社交名媛拥有两大出类拔萃的品质:品味和大胆。如果没有这两大品质,她的优雅也会不为人所瞩目。也正是这两大品质,为她赢得了时尚先锋的声望,尤其是在1933年到1935年间她担任著名时尚杂志《时尚芭莎》的巴黎撰稿人期间。
长 43厘米(打开后)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卷轴式冠冕

1910年,卡地亚巴黎
铂金
1颗枕形钻石
圆形旧式切割钻石,种子式镶嵌
曾售予比利时伊丽莎白王后(1876-1965)
中央高度5.5厘米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手镯

1930年,卡地亚巴黎
铂金
长阶梯形切割、圆形旧式切割及单式切割钻石
30颗无色水晶半圆片和60颗无色水晶珠
曾售予好莱坞影星葛洛莉娅•斯旺森(Gloria Swanson)
直径7.85厘米
Marian Gérard,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冠冕

1912年,卡地亚巴黎,特别订制
铂金
梨形钻石
雕花无色水晶
种子式镶嵌
圆形旧式切割和玫瑰式切割钻石
这件精美绝伦的创作优雅精致,是为俄罗斯商人和慈善家皮埃尔德甘茨伯格男爵(the Baron Pierre de Gunzburg)特别订制的。
中央高度3.75厘米
Marian Gérard,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印度冠冕

1923年,卡地亚巴黎 (于1937年改款)
格洛斯特公爵及公爵夫人殿下珍藏(Their Royal Highnesses the Duke and Duchess of Gloucester)
铂金,钻石,珍珠,蓝宝石
这顶冠冕于1923年由福布斯夫人(Lady Forbes,1883-1972),即格兰纳德伯爵夫人(Countess of Granard)订制。在1937年3月这顶冠冕回到卡地亚伦敦后不久,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女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玛丽•路易斯公主(Princess Marie Louise of Schleswig-Holstein,1872-1956)将其购入,随后特别改款,以钻石替换梨形海蓝宝石和凸圆形蓝宝石。1937年乔治六世国王的加冕典礼上,玛丽•路易斯公主初次佩戴了这顶为参加此次典礼专门购置的冠冕。1953年,年迈的玛丽•路易斯再一次佩戴此冠冕参加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后来,她将这顶冠冕传给教子理查德王子(1944 - ),即格洛斯特公爵(Duke of Gloucester)。
中央高度8.5厘米
© Royal Collection Trust / 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明黄色纳纱彩云金龙十二章皇帝朝服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圆领、右衽、马蹄袖,附披领。朝服明黄色纱地,纳纱绣彩云金龙,列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间以五色云。下幅八宝平水。描金缠枝花石青缘。垂背云二。
清朝定制:“三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皇帝御夏朝服,色用明黄”。此明黄朝服为乾隆皇帝夏朝服。用于重大庆典、祭祀活动。
身长143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袖口宽17厘米,下摆宽156厘米
© The Palace Museum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金“大清嗣天子宝”

清崇德
故宫博物院藏
银镀金交龙纽方形玺,满汉文篆书。“大清嗣天子宝”在二十五宝中排第三。乾隆十三年,乾隆帝在《交泰殿宝谱序》中曰:“按谱内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自是以上四宝,均先代相承传为世守者,不敢轻易。”前四宝为白玉盘龙纽“大清受命之宝”,碧玉盘龙纽“皇帝奉天之宝”,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及青玉交龙纽满文“皇帝之宝”。实际上这四方宝均为太宗时期之御宝,是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称皇帝,改国号大清以后所制。也就说“大清嗣天子宝”是前代相承印。根据现存二十五宝前四宝的质地、钮式、印文篆法的不同,可知其并非同时所制。
高7.6厘米,方7.9厘米
© The Palace Museum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东珠朝珠

清咸丰
故宫博物院藏
东珠是产于东北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的淡水珍珠,其大而圆者饰于皇冠或朝珠之上,异形珠则用于镶嵌。清代东珠朝珠只有皇帝和皇太后、皇后在举行大典时才能佩戴。
朝珠有东珠108颗,小珠11颗,松石记念30颗,珊瑚佛头等7颗,红宝石背云1颗,蓝宝石、红宝石、碧玺、翠坠角各1个,米珠8组,珊瑚米珠12组,晶石珠8颗。附黑漆木匣,黄条墨书:“文宗显皇帝”。
周长133厘米
© The Palace Museum

东雁翅展厅:时间技艺

跨越传统文明的对话。从十八世纪初开始,中国风格大量运用于西方钟表造型工艺中,卡地亚1922年至1931年生产的13款以中国神话瑞兽、神话人物为主题的系列时钟便是其中的经典代表。根据故宫钟表修复专家的观察和研究,在对中国元素的借鉴方面,卡地亚不仅在设计上吸收中国文化元素(如龙纹、如意纹、团寿等具有象征性和美好寓意的图案),还在钟表生产中采用中国材料如螺钿漆器,积极重演中国传统技艺如点翠等,这样做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风在当时西方世界的风靡。卡地亚在挖掘重演中国点翠工艺过程中,并不拘泥于中国的传统做法,而是利用翠羽的天然色差,采取小块拼接,通过翠羽本身颜色的对比,使作品呈现斑斓之色,极具立体感。中西方思想和审美的冲突在卡地亚的设计中得到化解、交融,从而成为一个时代风格的代表。而第一位在卡地亚购买腕表的清朝末代王室爱新觉罗•载抡(乾隆的玄孙)也在另一个时代维度下坐实了二者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所抵达的交汇点。

卡地亚也善于捕捉以往钟表历史中瞬间出现的特殊技术或独特设计,并驱动技术创新,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那些卡地亚钟表中颇为引人注目的神秘钟、滚钟、重力钟,在钟表史上都能找到他们早期的身影。此次展出的卡地亚的重力滚钟,沿着特定角度坡面匀速向下滑动,历时8天从顶端到达底部,这种钟表没有发条,不用上弦,是工业革命和近代科技催生出的蓬勃浪漫的技术创新。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铜滚钟形成精密的对照。

与此同时,故宫亦从禁苑走向现代,昔日清宫造办处做钟处肩负的制作和修复职责依然传承有序,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合作开展的钟表科技修复正走在国际前沿。自2014年起,故宫确定了六件待修复古钟表,由故宫科技部与卡地亚制表工坊共同修复机芯,随后双方在2015年正式签订了修复合作协议。2017年,这六件钟表经过联合修复获得重生。由李少红导演制作,反映双方合作历程的专题纪录片《唤醒时间的技艺》将在这一展区播放。

本次展览的展陈设计由娜塔莉•克利尼埃(Nathalie Criniere)操刀,将午门展厅从视觉上呈现出一个坐北朝南的“凹”型。以金色、红色、灰色代表三个展厅。其中金色代表午门正厅,红色和灰色代表东西两侧雁翅楼。这种极简主义风格的色彩艺术元素,是传统与当代的交融与呼应。

此次展览旨在呈现东西方艺术交流中的互鉴,体现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院对文化的尊重与包容,对激发艺术灵感渊源的不懈探索,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相同理念,以及双方突破和跨越各自的文化边界,将闪耀文明携手献给下一代的共同愿景。

时间技艺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重力滚钟

约1910年,卡地亚
银,金,镀金金属
大理石
圆形机芯,1个调校装置,13颗宝石轴承,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双金属平衡摆轮,扁平摆轮游丝。
滚钟表壳从绿色大理石斜面缓缓下落,银质的一侧边缘雕刻有英文的星期一至星期日。当滚钟下落至斜面底端也就是星期六时,需要手动将其调至顶端。驱动滚钟运作的是它的自身重力。
19.0 x 66.5 x 11.0 厘米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铜滚钟

19世纪,法国  
故宫博物院藏
铜、珐琅、木
此钟以自身重力作为动力来源,是一个没有发条的机械钟。坡板长55cm,钟壳外夹板边缘有细微的小齿,以增加钟体与坡板的摩擦力,保证钟体匀速下滑,滚钟走完这段距离正好24小时。无论滚钟在坡板的什么位置,表盘上12时和6时的位置总保持垂直方向。
表径13.0厘米,厚9.5厘米;轨道长55.0厘米
© The Palace Museum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乌龟座钟

1928年,卡地亚巴黎
私人珍藏
金,铂金
钻石,红宝石,祖母绿,蓝宝石
缟玛瑙,螺钿,青金石,绿松石,软玉
珐琅
8日动力储存镀金杠杆机芯
6 x 10.8 x 9厘米(表盖关闭)
14 x 10.8 x 9厘米(表盖开启)
Studio Gérard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带支架座钟

1925年,卡地亚纽约
金,镀银金属,铂金
黑色珐琅
边缘斜切无色水晶
玳瑁,螺钿漆画
玫瑰式切割钻石,方形切割祖母绿
8日动力储存圆形机芯,镀金,19颗宝石轴承,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双金属平衡摆轮,宝玑摆轮游丝。
中心绘龙嵌片出自弗拉迪米尔•马科斯基(V. Makowski,1884-1966)之手,他是一位长居巴黎的俄罗斯艺术家,以用漆绘和各种石玉来设计东方情调的艺术品见长。
直径 9.87厘米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洋金壳画珐琅打簧小怀表

19世纪,瑞士  
故宫博物院藏
18K金、珐琅、铜
18K金珐琅表壳,表壳两面均饰以珐琅微绘画。正面为正龙图案。背面为一对情侣浪漫的田园里生活场景,姑娘看书,小伙弹琴。左上侧有凸柄,用来校对时间。打开表壳,露出三针白珐琅表盘。此表除走时外,还具有报时、刻、分功能。
直径4厘米,厚1厘米
© The Palace Museum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插屏式座钟

1926年,卡地亚
铂金,金,珊瑚,珍珠母贝,玫瑰式切割钻石,红色、黑色珐琅,雕花白玉(钟盘),缟玛瑙(底座和半圆箍环)
没有玻璃镜面的钟盘是由双面雕白玉制成,正反面均雕有中国风景图。
8日动力储存长方形机芯,镀金,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双金属平衡摆轮,宝玑摆轮游丝。
传动轴被龙形装饰以及屏风下的雕花珊瑚球所掩盖。
手动调节指针以调校时间,上弦位置在底座后部。
一件类似的藏品存于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
32.7 x 29.5 x 12.0厘米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瑞兽神秘钟

1926年,卡地亚纽约
金,铂金
雕刻玛瑙(神兽)
黄水晶(表盘)
软玉(波浪)
玫瑰式切割钻石,凸圆形祖母绿,珍珠,缟玛瑙,珊瑚
红色和黑色珐琅
8日动力储存长方形机芯,镀金,15颗宝石轴承,双金属平衡摆轮,宝玑摆轮游丝。
传动轴外层覆雕花珊瑚,位于神兽下方。手动调校和上弦装置位于基座下方。
玛瑙瑞兽源自19世纪的中国。
这座神秘钟是1922年至1931年创作的13座以动物或神话生物为主题的时钟中的第六座。灵感取材于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的座钟,当时通常将机芯安置于动物的背部。根据汉斯•纳达尔霍弗尔(Hans Nadelhoffer)的叙述,这些时钟和“门廊”系列时钟相似,“尽管不像法贝热彩蛋那样拥有皇室收藏的光环,它们也获得了堪比神秘钟的声誉,并和神秘钟一道成为了最名贵的卡地亚标志收藏品。”卡地亚典藏现拥有13座时钟中的四座,鲤鱼时钟,此件作品,大象神秘钟,及该系列的最后一座神像自鸣神秘钟,四件珍品。
高 17厘米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神像自鸣神秘钟

1931年,卡地亚巴黎
铂金,金
雕花白玉(神像,佛犬,花瓶)
无色水晶(钟盘)
缟玛瑙(支架),软玉(底座)
玫瑰式切割钻石,珍珠,凸圆形绿松石,珊瑚
深蓝色、蓝绿色、红色和黑色珐琅
8日动力储存长方形机芯,报时机制(小时和刻钟),镀金,11颗宝石轴承,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双金属平衡摆轮,宝玑摆轮游丝。
手动调校和上弦装置设于底座后。
玉石神像源于19世纪的中国。
这座神秘钟是1922年至1931年创作的13座以动物或神话生物为主题的时钟系列中的最后一座。
曾售予保罗•路易•韦勒(Paul Louis Weiller)
36.0 x 20.5 x 13.0厘米
Marian Gérard,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神秘钟

约1860年,让•欧仁•罗贝尔-乌丹(Jean-Eugène Robert-Houdin),巴黎
瑞士国际钟表博物馆
木,铜,玻璃,水晶,黄铜,织物
圆形玻璃钟盘,罗马数字时标,时间指针。
一对希腊狮身鹰首兽托起顶部钟盘。它们下方位一根由底部水缸支撑的圆柱形水晶柱,连接狮身鹰首兽侧部。整件作品底座包布,包布最初为深红色。
神秘之处在于表盘没有可见的齿轮系,从机芯到表盘的传动是不可见的。机芯安装在底座内,有小时和半小时的报时装置和一个圆柱擒纵机构。 它按如下方式连接到表盘:水晶柱配有一跟传送管,每端都有一个齿轮。 传送管转动,通过两个狮鹫将机芯的的动力传送到可移动的玻璃盘上,玻璃盘上有一个链接指针的齿轮。 此玻璃盘位于表盘前方。
钟表师让•欧仁•罗贝尔•乌丹(1805-1871)一生致力于完善他的艺术创作,他所获得的多项专利以及他在众多著名魔术中表演的机械人偶说明了这一点。他的一些传世神秘钟作品展现了他对制表及魔术的品味。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馆藏有丰富的让•欧仁•罗贝尔-乌丹作品的法国布洛瓦魔术博物馆。
入藏时间:1919年以前购入
展览:1987年,巴黎,第42号展品
高 48厘米,宽15厘米
©Musée international d'horlogerie, V. Savanyu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Model A 神秘钟

1918年,卡地亚巴黎
铂金,金
软玉(底座)
无色水晶
白色珐琅
4颗凸圆形蓝宝石
玫瑰式切割钻石
底座有O字母和皇冠图案花押,O代表奥尔嘉•康斯坦丁诺芙娜
(Olga Constantinovna)
8日动力储存长方形机芯,镀金,15颗宝石轴承,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双金属平衡摆轮,宝玑摆轮游丝。时间调校和上弦装置设于底座下方。
卡地亚于1912年售出首座“Model A”神秘钟,神秘钟的“神秘”之处在于铂金镶钻的指针似乎完全未与机芯相连。事实上,神秘钟的指针被安置在水晶圆盘上,圆盘外沿有隐形锯齿,在时钟两侧垂直框架内隐藏的传动装置驱动下显示时间,机芯安装在时钟底座内。
曾售予W•B•利兹夫人(Mrs. W.B. Leeds)
南希•斯图亚特(Nancy Stewart),闺名内妮•诺尼•梅•斯图亚特(Nonnie May Stewart ,1878?–1923),最初嫁给银行家乔治•H•沃辛顿,离异四年后,嫁给锡业大亨威廉•巴特曼•利兹(William Bateman Leeds),育有一子小W•B•利兹(W.B. Leeds, Jr.)。小W•B•利兹后来在巴黎迎娶了俄罗斯西妮亚•格杰尔基耶乌娜(Xenia Georgievna)女大公。第二任丈夫辞世后给南希•利兹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她移居欧洲,成为和平街卡地亚精品店的常客。据希腊的迈克尔王子(她后来的继子)介绍,她甚至在那里有一间自己的沙龙。1910年,她以57万美元买下一条卡地亚珍珠钻石项链,轰动一时。1920年,她第三次步入婚姻的殿堂,嫁给希腊克里斯托弗王子(希腊国王乔治一世之子),被授予“希腊王妃阿纳斯塔西娅”的称号。
高13 厘米
Marian Gérard,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门廊神秘钟

1923年,卡地亚巴黎
金,铂金
无色水晶
缟玛瑙
黑色珐琅
玫瑰式切割钻石
凸圆形珊瑚
8日动力储存正方形机芯,双发条盒,镀金,13颗宝石轴承,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双金属平衡摆轮,宝玑摆轮游丝。
传动轴位于横贯时钟上方的水晶梁中,巧妙地被凸圆形珊瑚隐藏。
时钟顶端福神像可移动,以便调节机芯。设有时间调校和上弦装置。
这座时钟是卡地亚在1923 年至1925 年间创作完成一套共六件“门廊”神秘钟中的第一座,每一座都设计迥异。
曾售予H•F•麦考密克夫人(加娜•瓦斯卡 Ganna Walska)
波兰裔女歌剧演唱家加娜•瓦斯卡(1887 - 1984)曾嫁给被称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单身汉”的亚历山大•史密斯•科克伦(Alexander Smith Cochran),后来又嫁给了麦考密克农业机械财团的继承人哈罗德•福勒•麦考密克(Harold Fowler McCormick)。像黛丝•法罗斯(Daisy Fellowes)和莫娜•俾斯麦(Mona Bismarck)一样,加娜•瓦斯卡也是当时时尚圈标志性人物。加娜•瓦斯卡品味非凡,她的卓著珠宝藏品展示出其对卡地亚作品的偏爱。
35 x 23 x 13厘米
Marian Gérard,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带支架座钟

1925年,卡地亚纽约
金,镀银金属,铂金
无色水晶
翠鸟羽毛(钟盘)
玫瑰式切割钻石
黑色和白色珐琅
8日动力储存圆形机芯,镀金, 15颗宝石轴承,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双金属平衡摆轮,宝玑摆轮游丝。
9 x 9厘米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Rotonde de Cartier猎豹装饰腕表

2013年,卡地亚
黄金
黄金珠粒工艺猎豹装饰
明亮式切割钻石,1颗反向镶嵌钻石
皮表带
卡地亚9601 MC型手动上链机芯
4.2 x 1.11厘米(表壳)
Vincent Wulveryck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Ballon Bleu 鹦鹉装饰腕表

2014年,卡地亚
白金,玫瑰金
花卉细工镶嵌工艺鹦鹉装饰
明亮式切割钻石
1颗凸圆形蓝宝石
缟玛瑙(鸟喙)
1颗圆形刻面祖母绿(眼睛)
皮表带
自动上链机芯
4.20 x 1.44厘米(表壳)
Vincent Wulveryck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Santos-Dumont 腕表

1912年,卡地亚巴黎
黄金,玫瑰金
1颗凸圆形蓝宝石
皮表带
LeCoultre 126型圆形机芯,日内瓦波纹装饰,镀铑,8个调校装置,18颗宝石轴承,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双金属平衡摆轮,宝玑摆轮游丝。
这件特别罕见的作品是首批Santos腕表之一。
3.42 x 2.48厘米 (表壳)
Vincent Wulveryck,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Tortue腕表

1919年,卡地亚巴黎
铂金,金
1颗凸圆形蓝宝石
皮表带
表壳背面刻有:From the personnel American officer’s Hotel Paris, May 17th 1919(来自巴黎美国军官酒店全体员工, 1919年5月17日)
LeCoultre 126型圆形机芯,日内瓦波纹装饰,8个调校装置,18颗宝石轴承,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双金属平衡摆轮,宝玑摆轮游丝。
3.15 x 2.50厘米(表壳)
Vincent Wulveryck,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Tank腕表

1920年,卡地亚巴黎
铂金,黄金
1颗凸圆形蓝宝石
皮表带
LeCoultre 119型圆形机芯,日内瓦波纹装饰,镀铑,8个调校装置,19颗宝石轴承,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双金属平衡摆轮,宝玑摆轮游丝。
这枚特别罕见的腕表是卡地亚创作的首批Tank腕表之一。
2.96 x 2.30厘米 (表壳)
Vincent Wulveryck,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Crash 腕表

1967年,卡地亚伦敦
黄金,玫瑰金
1颗凸圆形蓝宝石
皮表带
LeCoultre 840型酒桶形机芯,日内瓦波纹装饰,镀铑,17颗宝石轴承,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单金属平衡摆轮,扁平摆轮游丝。
传说这款腕表展现了腕表遭受撞击以后的逼真形态。.
4.25 x 2.50厘米(表壳)
Vincent Wulveryck,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铜镀金嵌玛瑙规矩音乐表*两件

18世纪末,英国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合作完成机芯修复的六件钟表文物
© The Palace Museum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铜镀金狮驮规矩表镜*两件

18世纪末,英国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合作完成机芯修复的六件钟表文物
© The Palace Museum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铜镀金嵌鲨鱼皮透花表

18世纪末,英国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合作完成机芯修复的六件钟表文物
© The Palace Museum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镀金表

18世纪末,英国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合作完成机芯修复的六件钟表文物
© The Palace Museum

清朝末代王室 爱新觉罗•载抡

Prince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Photograph of Prince Tsai Lun, 1914

© SZ Photo / Scherl / Bridgeman Images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卡地亚Tortue腕表

1919年,卡地亚巴黎
铂金,金,1颗凸圆形蓝宝石,皮表带
与载抡1914年购买的表款相似
Vincent Wulveryck,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B/ 专题:东西方传奇女性

二十世纪初期,全球民主政治风起云涌,经此洗礼,不断有世界各国的皇室收藏流散民间,卡地亚也由此见证了一系列珠宝在全球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之间顾盼流传、重新焕发时尚生机的故事。

黄蕙兰为素有“爪哇糖王”之称的印尼华侨首富之女。甫一成年,她便步入伦敦社交界,与名媛绅士相交往还。她姿容妍丽,体态窈窕,深谙欧洲社交礼节,熟练掌握英、法、汉语及爪哇语,对欧洲时尚品牌如数家珍。她拥有同时代女性难以企及的财务与行动自由,充分享受到欧洲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与观念进步带给女性的自由与舒适。

1920年,黄蕙兰与有“民国第一外交家”称号的顾维钧结为伉俪,顾维钧先后任中国驻法国、英国大使。黄蕙兰得以在欧洲社交界充分展现她从容应答、反应机敏、举止优雅的不凡风度。她在觐见欧洲皇室时,特意穿着中式袍裙,尽显东方淑女端庄娴雅、淑慎柔静的美好风韵。

黄蕙兰极富个性的穿着,总是与成套的首饰相得益彰。这使得她的个人创造,成为难以复制模仿,甚至无法企及的时尚经典。西方媒体深为这位东方女性的美丽和智慧所倾倒,将她列为顶级时尚偶像。著名摄影师霍斯特 P. 霍斯特(Horst P. Horst)为黄蕙兰拍摄了美国版《VOGUE》杂志照片,成为完美演绎1940年代中式旗袍搭配翡翠珠宝的历史经典。霍斯特将黄蕙兰称为“具有世界精神的中国公民,一位真正国际化的优雅女性”。

在自传中,她每每不忘、反复提及曾拥有过的每一件卡地亚作品:卡地亚首饰盒、粉盒和鼻烟壶,是其少女时代伦敦最流行,并令她深爱的社交礼品;在举行婚礼之际,顾维钧自岳母处收到的结婚礼物,包括一副卡地亚的珍珠领扣;在1921年阿斯脱勋爵举办的社交酒会,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加白金汉宫举行的首次宫廷舞会时,黄蕙兰皆身着沃斯(worth)礼服裙,佩戴卡地亚钻石冠冕。

在移居北京后,她为北京的古老文化深深着迷,并在裕德龄格格的指引下,开始收藏出自清宫的翡翠。1931年,黄蕙兰在上海的一场酒会上主动向犹太富商维克多•沙逊提出赌额为一千美金的斗石赌局。二人当时皆藏有出自清宫的翡翠珍品,遂约定择期一较高下。后来,为黄蕙兰赢得这场赌局的,是一枚由核桃大小、纯净无暇的翡翠雕刻的青椒,来自北京最有名的珠宝店之一德源兴。掌柜铁宝亭号称“翡翠大王铁百万”,他将这块出自清宫的青椒翡翠以极其高昂的价格卖给了黄蕙兰。

黄蕙兰在获得翡翠青椒后,曾委托路易•卡地亚为这件旷世奇珍制作钻石佩链;路易•卡地亚在对其进行品鉴时曾深表赞叹,并摒绝一切旁人在场,以防意外。最后,这枚吊坠被卡地亚配以总重达到25克拉的钻石项链,成为黄蕙兰毕生挚爱珍藏。

无独有偶,芭芭拉•赫顿,二十世纪30-60年代“咖啡馆名流”中的代表人物,也与德源兴掌柜铁宝亭和卡地亚有着不解之缘。1930年前后,铁宝亭天价购得两块翡翠色料,它们来源于产自缅甸的原石“蓝水绿”,毫无瑕疵,被同行视为瑰宝。经由此石制作而成的翡翠项链,被一位美国企业家以55000美金购得,委托卡地亚公司制作钻石搭扣。这是一件送给心爱女儿的结婚礼物。在1933年纽约丽兹酒店举办的盛大婚礼上,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继承人芭芭拉•赫顿佩戴着这条晶莹纯净的翡翠项链,嫁给了格鲁吉亚姆季瓦尼家族的亚历克斯王子。次年,赫顿再次委托卡地亚将钻石搭扣改为红宝石、钻石和红宝石丝穗结合的款式,设计图稿在卡地亚档案馆保存至今。2014年,卡地亚以2.14亿港元拍得这条项链,收入卡地亚典藏,创翡翠首饰交易纪录之最。

就在中西方璀璨社交舞台上的名媛们纷纷将自己心爱的翡翠寄给卡地亚设计改装的时刻,卡地亚内部同样经历了传奇女性带来的新气象。1933年,路易•卡地亚宣布退休,作为艺术总监的贞•杜桑接掌巴黎卡地亚的管理业务。贞•杜桑的时代,巴黎正受到维也纳分离派装饰主义的巨大影响,女性艺术家和设计师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因为人体素描学习过程中遭受的性别限制而无法接受完备的美术教育。许多个性独立的女设计师以简洁利落的作品风格改变着时尚之都巴黎的面貌,在艺术领域作出杰出贡献。贞•杜桑就是其中最早一代女性高级珠宝设计师。她富有个人魅力、敏锐的时尚判断力和天生的审美直觉。贞•杜桑与当时巴黎的社交名流觥筹往还,为卡地亚构建并维护与重要客户的关系,同时作为极富话语权的时尚权威,向名流淑女们提供时尚品位的建议。

清末民初的动荡中国,中国的多数妇女还不识字、缠足、难以走出家庭。黄蕙兰游历欧洲、中国、东南亚上层社会的独特阅历,却到达了一般女性难以望其项背的高度。多语言的文化优势赋予她的天然柔和的沟通技巧,家族财富和外交使命带给她的高贵平等的身份交流,使得她在华丽衣饰的装点下成为中国近代女性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光芒的代表人物。而与她同享时代风云的芭芭拉•赫顿及许多西方名媛们也在卡地亚珠宝的见证下,体验了神秘古老的中国文化带给西方流行品味的改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20世纪的时尚潮流也因为这些传奇女性的游历交际、宴饮酬酢而展现出长久而持续的生命力。

黄蕙兰

Mdm Wellington Koo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著名摄影师霍斯特 P. 霍斯特(Horst P. Horst)为黄蕙兰拍摄了美国版《VOGUE》杂志照片,1943

©Horst. P. Horst/ Vogue Condé Nast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在1921年参加白金汉宫举行的首次宫廷舞会时,黄蕙兰皆佩戴卡地亚钻石冠冕。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卡地亚档案馆藏翡翠青椒照片,1926年

Archives Cartier Paris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旗袍

1932年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丝绸
金银线(蓝绿色、粉色、蓝色丝缎绣多色丝线及金线)
丝质缎地,苏绣百子图又称百子迎福图、百子嬉春图。旗袍正身以舞龙(中国民间习俗,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中心,从上至下有风筝(青云直上)、鲤鱼(鱼跃龙门)、捉迷藏(嬉春)、文韬武略(亭子顶端绣有三字“桂花亭”,与一旁的桂花树组合意为“折桂”;前方是旌旗飘飘锣鼓喧天,意为武略)、采莲舟(连生贵子)等;后身以舞狮(祥瑞之兽,祈求吉利)为中心,有蟾宫折桂(状元高中)、万年青、白马持戟(吉)、五子夺盔(魁)、斗蝈蝈(嬉春),下幅由六、七童子组成福禄(鹿角)寿(蝶音耋)、富贵(牡丹)、送子(榴开百籽);图中童子身着袍服绣竹叶纹和长寿字(意为祝寿),间饰松柏(常青)、榴开百籽(多子多福)、玉兰、海棠、牡丹(玉堂富贵)、灵芝、寿石、寿菊(灵仙祝寿)等,画面喜庆祥和、生动活泼、工艺精湛。
曾为中国外交家顾维钧(1888-1985)的夫人黄蕙兰女士所有(1899-1992)。
长152.4厘米
1976年黄蕙兰女士捐赠 (1976.303.1)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Dist. RMN-Grand Palais / image of the MMA

贞•杜桑

Jean Toussaint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贞•杜桑在中国外销屏风前的留影

Baron Adolph de Mey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化妆盒

1919年,卡地亚巴黎
金,铂金
钻石
缟玛瑙
黑色珐琅
为贞•杜桑赠予她的教女弗洛伦斯•德苏赛斯(Florence Desouches)的礼物。
Vincent de la Faille, private collection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烟盒

1949年,卡地亚巴黎, 由一款1929年创作的化妆盒改制而成
金,铂金
珊瑚
黑色珐琅
珍珠母贝细工拼花镶嵌
长阶梯形和玫瑰式切割钻石
盒盖中心饰有“JT”字母花押
内设化妆镜。
曾售予皮埃尔•卡地亚(Pierre Cartier),他将其赠予贞•杜桑(Jeanne Toussaint)
8.2 × 6.0 × 1.7厘米
Cartier Collection © Cartier

芭芭拉•赫顿

Barbara Hutton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在1933年纽约的盛大婚礼上,芭芭拉•赫顿佩戴着这条晶莹纯净的翡翠项链


Cartier Archives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项链

1934年,卡地亚巴黎,特别订制
直径在15.4~19.2毫米之间的27颗翡翠珠
铂金,金
长阶梯形切割、单式切割钻石
面弧形和定制切割红宝石
来源:芭芭拉•赫顿(Barbara Hutton)
长51.5厘米
Marian Gérard, Cartier Collection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戒指

1934年,卡地亚巴黎,特别订制

长阶梯形切割钻石
面弧形切割和定制切割红宝石
1颗重37.67克拉的凸圆形翡翠,来自芭芭拉•赫顿所提供的另一枚戒指。
曾售予芭芭拉•赫顿(Barbara Hutton)
芭芭拉•赫顿(1912~1979年)是伍尔沃斯零售连锁店创始人之女孙,也是全球最富有的女性之一。1933年6月23日,她嫁给俄罗斯王子阿历克斯•米德瓦尼(Prince Alexis Mdivani)——她的七位丈夫中的第一位。在婚礼上,她佩戴了一条特殊的珍珠项链和镶钻玳瑁冠冕,均为卡地亚创作。芭芭拉•赫顿钟爱富丽堂皇的珠宝,是卡地亚最为忠实的顾客之一。
2.90 × 2.07厘米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温莎公爵夫人

Duchess of Windso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手链

1954年,卡地亚巴黎
黄金,玫瑰金,铂金
明亮式切割钻石
1颗重45.98克拉的六边形刻面紫水晶,紫水晶珠
凸圆形绿松石及绿松石珠
星形饰物最初为1951年制作的一枚胸针,在1954年被改款为这件手镯的搭扣。
曾售予温莎公爵(the Duke of Windsor)
沃利斯•沃菲尔德(Wallis Warfield, 1896-1986)生于巴尔的摩,首任丈夫是温菲尔德•斯宾塞伯爵(Earl Winfield Spencer),之后再嫁于美国富商恩斯特•辛普森(Ernest Simpson)。接着在1934年,她遇见了威尔士王子。他们的恋情在大不列颠引起了轩然大波。威尔士王子于1936年即位为国王爱德华八世,而沃利斯也结束了她的第二段婚姻。同年的12月,爱德华八世为了迎娶沃利斯,不得不选择退位。1937年3月,新的国王乔治六世封其兄长为温莎公爵。6月,两人在法国完婚,移居巴黎并定居于此直至终老。自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公爵夫人成为卡地亚忠实拥趸。她的很多珠宝都是与贞•杜桑(Jeanne Toussaint)女士合作完成的。
长21厘米
Marian Gérard,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戒指

1950年,卡地亚巴黎

单式切割钻石
凸圆形绿松石
1颗椭圆形刻面、面弧形切割紫水晶
曾售予温莎公爵(the Duke of Windsor)
3.30 × 2.35 × 1.51厘米
Marian Gérard,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火烈鸟胸针

1940年,卡地亚巴黎,特别订制
铂金,金
明亮式切割钻石
凸圆形蓝宝石
1颗黄水晶
定制切割祖母绿、蓝宝石、红宝石
其中定制切割祖母绿、蓝宝石、红宝石,以及一些钻石取自温莎公爵夫人自己的珠宝。
为温莎公爵特别订制
9.65 × 6.59 厘米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C/ 专题:“唤醒时间的技艺”

已发布于2018年1月

卡地亚自成立以来,即以精密高超的制表技艺著称,其钟表作品无不展现出非凡的制作工艺与超卓的艺术造诣。1970年代,卡地亚收购了位于拉夏德芳(La Chaux-de-Fonds)的一些制表工厂,进军瑞士钟表腹地。目前卡地亚在瑞士共拥有六个制表工坊,其中位于拉夏德芳的制表工坊落成于2000年,整合了当时品牌散布在拉夏德芳的众多制表单位。这个占地逾三万平方米的制表工坊是卡地亚时计设计与制作的中心,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同时也是瑞士最大的全面集成型制表工坊之一。工作坊内汇集来自37个国家超过1,200位能工巧匠,囊括了175项制表技艺,分属机芯研发、腕表制作、质量监控及客户服务部,以及修复部门。作为为数不多能够完全自主设计、制作和维修其自制腕表和机芯的制表工坊,代表着高科技与手工艺的完美融合。

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的合作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特殊的文化遗产,浓缩和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髓,近年来呈现出愈加开放的风貌,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增多。卡地亚作为拥有170多年历史的世界知名珠宝和腕表品牌,也始终汲取不同文化精粹,融入自身创作。双方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都有着强烈的使命感。2014年,故宫博物院和卡地亚拉夏德芳制表工坊的专家开始了频繁的交流互访。经过深入的考察与研究,双方决定共同修复故宫博物院院藏六件钟表文物,由故宫博物院钟表保护修复专家负责修复钟表外观,卡地亚拉夏德芳制表工坊的专家负责钟表机芯的修复。

确立合作意向后,卡地亚的钟表保护修复专家对于六件钟表文物进行了仔细检查,翻阅了大量历史文献,依据最大限度保留文物原貌和最小干预的文物保护原则制定了修复方案,得到故宫博物院的大力支持。随后,六件文物远渡重洋,来到了位于瑞士拉夏德芳的卡地亚制表工坊,接受故宫博物院和卡地亚双方专家团队的联合修复。西风东渐,历经中华大地数百年岁月的洗礼再度回到西方,六件尘封已久的钟表等待着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故宫博物院的钟表藏品堪称世界博物馆同类收藏中的翘楚。这些制作精美、功能复杂的钟表大多来自西方,代表着18至19世纪钟表制造的最高水准;物换星移,昔日供皇家赏玩的奇珍异宝如今更具有了珍贵的历史价值,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时光流转至21世纪,在东西方钟表保护修复专家的携手努力下,六件已沉默百年之久的钟表再次响起滴答滴答的悦耳声音,仿佛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是一次“唤醒时间的技艺”,而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歇。

2018年1月8日,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共同推出纪录片《唤醒时间的技艺》。该片由著名导演李少红带领团队制作,纪录了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的钟表保护修复专家携手修复六件故宫院藏钟表文物的合作历程,是双方共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里程碑的重要见证。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的此次合作,历时三年之久,可谓钟表技术与人文领域一次大胆的文化探险。修复过程持续近半年,耗时近千工时,通过著名导演李少红的镜头记录保存下来。纪录片拍摄团队跟随项目组远赴瑞士,为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物修复国际合作项目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记录。

D/ 专题:卡地亚钟表的时光之旅

来自故宫博物院和卡地亚典藏的两个重力滚钟,圆柱钟体沿着缓坡下降,历时八天到达底部,以达到计时功能。这两件作品在形态和功能上形成了令人惊异的交汇。钟表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将无形的时间化作有形的循环运动。钟表演进的历史既是技术发明不断应用的过程,也有艺术创新不断累积的痕迹。

神秘钟被誉为卡地亚最稀有最珍贵的创作结晶,是卡地亚历史中的独特篇章。之所以谓之“神秘”,因为其铂金镶钻指针,看起来仿佛漂浮在透明的钟体之中,似乎不与任何机芯装置相连。1925年,法国时尚杂志《Gazette du Bon Ton》将神秘钟称为“钟表艺术奇迹”。这些杰作,是路易•卡地亚和杰出制表师莫里斯•库埃精诚合作的成果。

卡地亚创作的第一座神秘钟被命名为Modèle A(即:模型 A),于1912年售出。神秘钟的构思原理来源于法国著名幻术大师,也是现代魔术的发明者让- 欧仁•罗贝尔- 乌丹(Jean Eugène Robert-Houdin,1805-1871)。天才发明家乌丹有一件柱状单指针的神秘钟作品,现藏于瑞士拉夏德芳国际钟表博物馆。这件杰作将加入本次展览,首次陈列于卡地亚神秘钟旁侧。

同样,中国灵感元素也随着神秘钟装饰方式的演进而融入创作,这种影响在一座作于1926年的插屏座钟上体现出来。以文人书桌为灵感源头,该座钟由一块古董雕花白玉构成钟盘,背部呈现珐琅工艺的龙形装饰。本次展览还展示了一件精巧的软玉古董台式座钟,乌龟造型,象征长寿。打开龟壳,出现一个镶嵌了螺钿、青金石和绿松石的钟盘。

卡地亚170多年的制表史,也是造型与技术的探索史。造型腕表即是这种探索的成果,作为卡地亚制表的招牌标志,使腕表成为了精致品位的必备配饰。最有代表性的腕表及其演进在本次展览中都有所呈现:创作于1904年的Santos 腕表宣告了现代腕表的诞生;1906年问世的Tonneau旨在贴合手腕;1917年,经典廓形的Tank横空出世,简约线条感与功能性合二为一;1967年推出的Crash腕表,以动感造型传递出名副其实的惊喜创意。这些标志性腕表作品体现了卡地亚制表的语汇,即简洁流畅的线条与饱含智慧的设计。

卡地亚对中国手工技艺兴趣浓厚,以翠鸟羽毛制作点翠钟盘的座钟即是例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卡地亚运用这种中国意蕴浓厚的材质,以马赛克宝石镶嵌的形式进行创作。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传统技艺,通常来自珠宝匠艺: 伊特鲁里亚黄金珠粒工艺和金银丝细工工艺,花卉细工镶嵌和细木镶嵌,单色微绘珐琅和内填珐琅……2014年以来,这项富含责任感的践行在瑞士拉夏德芳卡地亚制表工艺坊稳步发展,致力于永久传承珍稀技艺。

中国风格钟表仅仅是卡地亚异域文化钟表的一部分,卡地亚钟表的创作探索亦受到了日本、波斯、埃及或俄国的影响。拥有国际视野的卡地亚家族始终善于从世界各国文化及优雅生活细节中汲取灵感,缔造引导时尚潮流的传世之作。围绕传统技艺另辟蹊径,或借鉴珠宝工艺进行创作,超越边界,突破自我。从卡地亚的世界审视这些充满独特风格的钟表作品,我们也看到了走向世界的卡地亚所书写的风格史诗。

分享:
相关阅读
艺术 工艺 时钟 修复 文化 珠宝 祖母绿 蓝宝石 水晶 钟表